室内套装门安装完成后,需从 稳定性、功能性、密封性、美观性 四个维度进行全面检查,确保门扇、门套、五金件均达到使用标准。以下是具体检查步骤和要点:
一、稳定性检查:门扇与门套是否牢固
门扇晃动测试:
轻推门扇的四个角(上、下、左、右),检查是否有明显晃动或松动感。正常情况下,门扇应固定稳固,仅有轻微弹性(因合页缓冲设计),若晃动幅度>2mm需检查合页螺丝是否拧紧或门套固定是否牢固。
重点检查门扇底部:用脚轻踢门扇底部,确认无晃动或异响(若底部松动可能是合页高度未调平或地面不平)。
门套垂直度与牢固性:
用水平仪检测门套上口的水平度(误差≤1mm),用线坠检查门套两侧的垂直度(误差≤2mm)。若门套倾斜(如上宽下窄或左右歪斜),可能是安装时固定不牢或墙体不平导致,需重新调整。
用手按压门套板(尤其是门套与墙体的接缝处),检查是否有松动或“空鼓”感(可能因发泡胶填充不实或木楔未固定到位)。
二、功能性检查:开合、锁具、门吸是否正常
门扇开合测试:
开关顺畅度:反复开关门扇5-10次,要求开合过程无卡顿、摩擦声(异常声音可能是合页槽深度不匹配或门扇变形)。
开启角度:门扇应能完全打开至≥90°(厨房/卫生间门建议≥120°),若角度不足可能是合页安装位置偏差或门框空间不足。
自动闭合性:轻轻推门至半开状态,门扇应能缓慢自动闭合(若无法闭合可能是合页松动或门扇重量分布不均)。
锁具功能测试:
插入钥匙或按下执手,检查锁舌能否顺畅伸出、缩回(无卡阻或摩擦声);锁闭后门扇与门框的锁扣应紧密咬合(间隙≤1mm),用力拉门确认无松动。
若为智能锁,需测试指纹识别、密码输入、反锁等功能是否正常,电子部件无延迟或报错。
门吸/闭门器检查:
轻推门扇至开启状态,门吸应能牢固吸附门扇(避免门扇回弹撞击墙面);若为闭门器,需检查门扇能否自动缓慢闭合(速度适中,无猛烈撞击)。
三、密封性检查:隔音、防风、防尘效果
门缝间隙检测:
用塞尺测量门扇与门套之间的缝隙(正常为1-3mm):
上缝:1-2mm(过大易漏光,过小可能导致门扇无法自由伸缩);
侧缝:1-2mm(与上缝标准一致);
下缝:8-12mm(避免门扇摩擦地面或门槛石,若缝隙<8mm可能导致开关阻力大)。
特别注意门扇与地面的留缝:若缝隙过小(<5mm),需调整合页高度或加垫片抬高门扇;若缝隙过大(>15mm),可能是地面不平或门扇下沉,需重新校准。
隔音与防风测试:
关闭门扇后,站在门外轻声说话或制造噪音(如拍手),若室内声音明显减弱(隔音效果较好),说明门缝密封性达标;若漏音明显,可能是门套与墙体缝隙未填充发泡胶或密封条老化(需补打发泡胶或加装密封条)。
手持纸张或薄布靠近门缝,关闭门扇后纸张应被轻微吸附(说明门缝有负压密封效果),若纸张无反应可能是门套与门扇接缝过大。
四、美观性检查:表面与细节是否达标
门体表面检查:
观察门扇漆面是否有划痕、磕碰、气泡(尤其边角处易因搬运受损);门套线条是否平直、无毛刺或胶渍残留(发泡胶未清理干净会影响美观)。
检查门扇与门套的拼接处:花纹对齐(如模压门、实木复合门的雕花款)、颜色均匀(无色差),接缝处无明显缝隙(>0.5mm需补漆或调整)。
五金件外观检查:
合页、把手、锁具等五金件表面应无划痕、掉漆,安装位置居中(如把手高度距地面90-100cm,符合人体工学);螺丝无外露或松动(需用螺丝刀紧固)。
五、特殊场景检查(按需)
厨房/卫生间门:重点检查防水性能,关闭后观察门扇底部是否有渗水痕迹(若为铝合金/不锈钢门需检查密封胶条是否完整);
卧室门:确认隔音效果(尤其对噪音敏感的家庭),可夜间测试关门后外部声音的隔绝程度;
儿童房门:检查门扇开合是否无尖锐边角(避免磕碰),锁具是否为儿童安全设计(如防误触锁或可从外部开启的紧急解锁功能)。
总结:安装后的全面检查是确保套装门长期稳定使用的关键,需耐心逐项测试。若发现问题(如门扇晃动、锁具失灵、密封不严),应及时联系商家或安装师傅返工调整,避免后期使用隐患。